科学教育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24-08-13 07:42:01 来源: sp20240813

  课程课时不足、教材与科技进展脱节、科学实验室少——

  科学教育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

  【科学教育提质正当时】

  家有7岁学童,如何回应孩子小脑袋里层出不穷的“为什么”?为此,北京家长刘洋绞尽脑汁:想找些适合孩子的学习资源,却不知可以从哪儿获取;想领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学习,但专业讲解很难约到,研学机构不低的讲解费又让她望而却步;想带孩子在家做点小实验,又不知从何下手最终作罢……

  没有优质资源,高质量的科学教育从何而来?这位年轻妈妈心生困惑。

  今天的科学教育提倡跨学科学习,重视培养探究创新能力,这需要更加丰富多元的优质教育资源支撑。随着“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成为共识、逐步落实,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持续优化,高质量科学类教材和资源接连涌现,科学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但是由于总体基础薄弱,当前,优质科学教育资源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和实践需求。

  专家呼吁,当前亟须强化优质科学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科学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1.教材内容滞后、实验资源不足成短板

  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哪些制约与不足?

  影响课程资源建设的首要问题,是科学教育受重视程度还不够。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曾带领团队对中小学科学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小学阶段常出现科学课被其他课占用的现象。郑永和说:“有调查显示,小学阶段‘总是’和‘经常’占用科学课的选项比例超过四分之一。这就导致科学课实际开设课时严重不足。调查还发现,少数乡村小学仍未能开设科学课程。”

  课程开足开齐难保障,课程资源的开发创新就更难了。师生们反映,科学教育教材内容建设、教辅读物开发相对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记忆深处,始终珍藏着自己高中时班主任为大家订阅的《化石》杂志。“那种感觉真是太妙了——指尖翻动书页,几亿年的生命历史在眼前缓缓划过,古生物学的奥妙与广博展露无遗……我和化石结缘,正始于这本杂志的吸引。可见,好的科学教辅读物有多重要。”在他看来,目前使用的不同版本的科学教材,在编写质量上都应再提升。比如,应当增强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避免碎片化堆砌,加强对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体现,等等。

  “我国现有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相对滞后,与当下科技发展脱节,不能很好地反映世界科学前沿及技术重大进展;院士和优秀科学家较少参与中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科技伦理教育、科学思维训练体系性较弱,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培养不足。”郑永和也持同样观点。

  也有专家反映,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利用情况也不容乐观。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高云峰曾细细研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现“探究”一词出现了352次,“实践”一词出现了146次,“探究实践”一词出现了35次:“不难看出,科学课标对探究实践特别重视。”

  现实情况如何?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针对13.1万名小学科学教师开展调研,数据显示,在调研对象中,超六成所在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进行教学支持;17%所在学校没有科学实验室;56.1%所在学校只有1间科学实验室,仅13.8%所在学校有2间科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存在生均实验设备不足、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E:\eoffice\webroot\inc\utility_all.php:10) in E:\eoffice\webroot\inc\conn.php on line 18
tree view

按部门选择